2012年11月18日 星期日

探訪神秘龜山島之人文風情

最近卻也最陌生的台灣離島


對每一位台灣本島的居民而言,離島總是陌生的,而在台灣眾多的離島中,在本島目視最清楚首推宜蘭外海的龜山島,如此推論:龜山島應該是離台灣本島最近的離島。

龜山島因地處極重要的戰略位置,已由軍方控管多年,島上只有駐軍沒有任何居民,平民百姓完全無法接近附近海域,登島就更別提了。近年來雖已開放,但所有想登島的人都得事先申請,也就是說要經過許可才可以登上龜山島,目前每年也只有四月到十月開放登島,每天開放登島人數也是有限制的。正因為有如此的嚴格關卡,使得龜山島總是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,一直是個很容易遠觀得到,卻令人難以接近的島嶼。

龜山島上也有村落遺跡

雖然現在龜山島上已無任何居民,但島上確實是有村子的。國民政府遷台後,因為戰略考量,政府把原住的居民遷移到頭城,是以島上還遺留著許多建築物,有以前的民居,小學及寺廟。

村子在港口邊,港口在靠近龜尾的地方, 村子口就有一座 「拱欄宮」,原本是座媽祖廟, 外觀與普通廟宇沒什麼兩樣,但在領隊解說後再細看就會發現一個很大的差異: 廟頂的燕尾是斷掉的。

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拱欄宮外觀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已經頹圮的舊時民居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空蕩蕩的民宅


遠處建築原為龜山島小學


因為當初在遷村時,村民也將供奉在廟中的媽祖神靈請走了,留下一座空廟,廟頂的燕尾建築是廟中神明與天庭的溝通設備,既然沒有神明駐蹕,村民就把燕尾打斷。但是我們看到的拱欄宮並非空廟,是有供奉神明的,但供奉的並非媽祖,而是觀世音菩薩。

 據領隊說: 當村民撤走軍隊入駐後,沒有神明守護的龜山島,陸續發生一些光怪陸離的奇異事件,島上的駐軍弟兄後來才將觀音大士請到拱欄宮中供奉,在龜尾湖畔也立了一座觀世音的乘龍大塑像,祈求菩薩接手守護島上的弟兄們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湖對岸的白點為乘龍觀世音菩薩的塑像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湖畔步道皆用圓滾滾的火山岩砌成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湖畔的山丘是軍事防衛大本營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軍事建物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軍防隧道出入口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隧道內部, 主線一線,  另有二條支線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隧道底, 是面對海面的天然碉堡, 架有機槍
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從海面回望, 岩壁上有三個軍防機槍口


雖然島上有嚴密的軍事防衛設施,岩壁上還大字書寫著許多軍隊精神標語,但是隨著兩岸情勢的緩和,這些戰地風情也將漸漸成為島上歷史的另一章了。





探訪神秘龜山島之湖光山色


在台灣除了高海拔的山區, 恐怕再也找不到像她那麼清澈的湖泊了, 也很難看到像她所擁有的翠綠山頭了。


龜山島的「龜尾湖」, 聽其名一點也不美,甚至可以說很俗氣, 但我相信只要親眼目睹過她的美, 恁誰都會對她深深著迷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宛如世外桃源的龜尾湖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氤氳山嵐讓湖景更添風情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這座小山丘像不像布魯托(米奇好友)的頭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湖畔的枯草顯出濃濃的秋意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湖面如鏡, 印照翠綠山林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如是美景讓人煩憂盡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每個角度都是不同的美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宛如香格里拉的靜與美





她的魅力除了天然條件外,最大的功臣就是受到了太好的保護, 完全沒有外來的破壞力量。 原始景觀、原始物種,在在令人驚豔......

龜尾湖原為島上的港口,後來因為地殼變動,形成了郾塞湖,原為鹹水的港灣,漸漸被島上豐沛的雨水淡化掉了。淺嚐一口湖水,卻還帶著鮮明的半鹹味,據領隊解釋,湖水與大海還有某種通連,所以湖水一直都保持著淡淡的鹹味,也因此孕育出種類如此多樣化的生態景觀,包括了淡水物種及鹹水物種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原生種的台灣鯛成群暢游湖中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充足的食物讓候鳥成為留鳥


嫵媚婉約的湖景如果是龜山島的內涵,那麼剛毅豪情的海岸就是龜山島的外表。直峭的陡壁可以媲美蘇花公路的清水斷崖,船行島邊彷彿穿越長江三峽,啊!formosa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遠眺龜首與龜頸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直聳的龜背

一座小小的島嶼,既不起眼又不吸引人,但親自體驗她的自然真實之後,竟在我的腦海深處迴盪.....




探訪神秘龜山島之 401 高地



龜山島位於宜蘭蘭陽溪口,靜靜地守護著蘭陽平原,在蘭陽平原的每個位置幾乎都可以看到龜山島的身影。據民間傳說,龍王公主與神龜將軍情投意合,卻遭海龍王的反對,海龍王憤而將神龜將軍變成龜山島,龍王公主悲慟心碎,化身成為蘭陽平原,二人終得長伴相守。

要登龜山島,最近的出發港就是宜蘭頭城的烏石港。假日的早上,烏石港就遊客如織,目的地幾乎都是龜山島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烏石港邊的單面山造型建築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載我們出海的船隻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出現在濃霧中的龜山島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像鞋子形狀的龜山島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接近龜山島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島上的港口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物資貧乏的遊客服務中心的販賣部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摩擦會有濃郁煙硝味的龜山島特產石頭



龜山島的面積雖然不大,卻擁有台灣離島的第二高峰,僅次於蘭嶼。全島宛如龜形,分為龜首龜頸龜背與龜尾,退潮時還可見三兩顆龜卵。島上的最高處位於龜背上,標高 398 公尺,再加上峰頂的軍用瞭望台 3 公尺,通稱 401 高地。

要登 401 高地,除了另外申請,還需要不錯的體力,從山腳到山頂有 1,706 階的階梯,一路直上。上山很耗體力,下山膝蓋和腳卻很吃力,女兒年紀小體力佳,上山不太需要休息,大氣也不喘一個;可是下山時,還不到一半,兩腳卻抖得相當厲害,就是下山時腳步太重所導致的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  直上的階梯看不到盡頭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    終於看到了山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山頂的瞭望台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位於山頂瞭望台下的標示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 瞭望台頂的斑駁介紹板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從龜背頂端俯瞰龜首方向



在登山口時,領隊很慎重的要求大家一定要做到兩件事:

一、 每人拿一根放在登山口的竹杖,除了可以協助上下階梯外,最重要的就是要 「打草驚蛇」。據說,在日治時代,日本人研究台灣的毒蛇,後來把三種最毒的蛇放生在龜山島,國民政府接管後全島又受到嚴密管控,這些蛇在自然繁殖又沒有人為捕殺的環境下,當然就.....  

二、只能走在水泥步道上,不可以走到草叢上,原因也就是怕毒長蟲。步道沿途立有許多「小心毒蛇」的警告標示,幸好我們登島時並非夏天,心裡比較不會那麼毛。


因為天候不佳,山嵐海霧連成一片,難得雲開霧散,乍現的美景總讓人流連,一趟 401 來回花了兩三小時,夠久的。



           輪廓鮮明的龜尾巴


如果下次有再安排登龜山島,我應該不會想再登 401了,一則超怕長蟲,二則沿途視野不好,只是一直爬階梯,可以看景的點除了頂點大概只有兩處而已。但是如果沒有走過 401 ,不妨走一次體驗一下,畢竟不是很容易可以申請得到,山頂的景色又絕佳,登頂也算是難得的經驗。







2012年11月2日 星期五

淺嚐宜蘭原味

十月中旬,趁著女兒參加學校的畢業旅行三天兩夜,我和外子也安排休假兩天,女兒去了花蓮,我們就去了宜蘭。非假日去宜蘭不需忍受雪隧的塞車之苦,吃東西也不用大排長龍,可以真正享受度假的休閒時光。

〈因相機讓女兒帶走,故此行沒拍任何相片可供分享〉


2012.10.17
微涼的秋意、毛毛的細雨,到礁溪泡溫泉當然是首選,而且礁溪離雪隧出口很近。雖然礁溪有很多溫泉飯店旅館,但我們只去純泡湯的湯屋 ── 川湯,溫泉水溫很快就把體溫升到前一個季節的熱度,泡個十來分鐘就已經開始冒汗,熱流在全身竄動,讓人感到通體舒暢。到礁溪泡過溫泉之後,北投與烏來的溫泉對我而言完全失去了吸引力,最大的原因就是水質與湯屋環境。川湯位於礁溪火車站附近,有住宿、餐飲及純泡湯,純泡湯分大眾池與湯屋,湯屋基本要二人同行才會賣〈考慮到獨自泡湯有風險性〉,費用300元〈油電雙漲後的價錢〉,每加一人加收100元,時間一小時。川湯有合作停車場,停車券讓櫃台蓋章可免費停車三小時。每間湯屋空調風扇都有,還有一組簡單梳妝台、一張大板椅〈類似中醫診所推拿時躺的那種〉、沖澡用蓮蓬頭及一個可容五六位大人同時泡湯的石質大方缸,超大出水量的出水口有溫泉和冷泉兩種,整體而言設備雖然有點舊,但功能依然相當好,以300元的消費而言,可說物超所值。

礁溪的美食也很多,去過幾次後,我個人最喜歡的是曾被國宴採用的肉捲及遍佈宜蘭的包心粉圓,二家都位於火車站附近。肉捲搭配肉羹,古早的滋味讓人允指回味再三,但也不能吃多,一則會膩,二則屬油炸物較不健康。包心粉圓冷吃熱食都對味,搭配選擇很多樣,份量也不小。

羅東夜市久聞其名,一直無緣去逛,這次特別夜宿羅東就是為了要逛羅東夜市。夜市範圍不算大,最大宗的小吃就屬蔥餅與包心粉圓,琳琅滿目的蔥油餅、蔥抓餅、宜蘭蔥餅等等,原來三星蔥的故鄉三星鄉就緊鄰著羅東,到了羅東夜市不要忘了多吃蔥餅。在羅東夜市,包心粉圓的分佈一點也不亞於蔥餅,而且家家幾乎高朋滿座。羅東夜市逛一趟下來,整個人不變聰明、不變圓滑都難呀!


2012.10.18
吃過飯店提供的早餐,將衛星導航設定到 「松羅國家步道」,出乎意外的距離竟然只有11公里。行經三星鄉再到大同鄉,沿途的田園風光讓人心曠神怡,幸好有衛星導航帶路,否則沿途一個指標也沒有,如果一定要看路標指引,則需依「玉蘭休閒農場」來走。

之所以名為「松羅國家步道」,與「十七歲之湖」的松蘿湖無關,而是此地為松羅部落所在。步道總長僅二公里,算是很輕鬆的腳程,步道幾乎沿著溪流走,途中有一座只能容納六人同行的繩索橋,是全程的最大特點,溪水清澈無比,在繩橋處水流湍急、水聲淙淙,繩橋走來頗為吃力,但在橋上看著聽著湍急的溪水嘩啦嘩啦從腳下流過,真可算是大自然的絕妙詩篇。

因是平常日子,看不到什麼遊客,加上樹蔭濃密,雖有外子同行,心中還不免有些許忐忑,原來陰森無人的山林還挺嚇人的。雖已深秋,但一路上有好多色彩繽紛的鳳蝶、豆娘飛舞著,這表示這裡的溪水沒有被汙染,自然環境維持得相當好。水流平緩的溪床邊,暢游著晶亮的小苦花魚群和全身漆黑頭大尾小的蝌蚪群,水邊蟲叫蛙鳴聲不絕於耳,加上溪流潺潺曲調,譜成一首不折不扣的天籟交響曲。

步道盡頭是「巨石瀑布」,這個季節看不到壯觀的瀑布,只有大石堆及溪水小流,與預期的景致有極大的落差。松羅步道共有主線一條、支線三條,主線與支線可互通,但景色稍有不同,最棒的走法就是 :  去程走主線,回程遇支線就走支線,如此一趟來回主支線就全部走過了。

松羅部落屬大同鄉,離開松羅部落,穿越「泰雅大橋」(一座饒富原住民風味的美麗大橋),很快就到達三星鄉。到三星當然要好好品嚐蔥料理,然而在三星的市街上看來看去,除了蔥餅外也看不到其他特別的料理。有一攤蔥餅的做法在羅東夜市沒看過 ,老闆娘把包滿蔥的蔥包煎炸好後夾起,就用剪刀把蔥包剪一道缺口,再將蔥包放在架上瀝油,經過一會兒才裝入紙袋給客人。據老闆娘說有了這道透氣的散熱缺口,蔥包內的蔥就能保持清脆爽口,而我們吃起來也果真覺得特別好吃。

二天一夜的宜蘭行,雖只走了兩三個地方,卻覺得很愜意、很悠然,不疾不徐地走更能品嚐到道地的在地風味。